從學生「O咀」熱話看教育新挑戰 文:鄧家豪

7月9日,升中派位結果出爐,油蔴地天主教小學(海泓道)三名學生獲派心儀中學,接受媒體訪問片段在網上引起熱議。站立鏡頭中央的受訪學生對答如流,表現大方得體,當他說「讀書係(是)我本份」,後方的同窗「O咀」,表情趣怪,七情上面。這個「小劇場」受網民關注,有人讚美受訪學生表現出色,有人「腦補」「O咀」學生心中所想,有人覺得學生反應自然可愛,當然也有人口出惡言。

暴露在輿論風險的新一代

當今網路時代,你我的一舉一動都隨時被「放上網」,任人指手畫腳,不幸時甚至遭遇「網暴」。平常人要超然物外,不理他人目光及評論,並非易事。網絡和社交媒體提升了尋常百姓忽然受「世界」注目的「風險」,更容易陷入莫名其妙的「輿論」風暴。公眾人物和影視紅人尚且難以承受,未成年人被網民「關注」,對其心理及成長會帶來何種影響更加難以估量。

家長和學校如何教育及保護學生在這個比以往「紛擾」的世界自處,是一項艱鉅任務。改變敲鍵盤就能出口傷(陌生)人的世界不可能,因此培養學生的心理韌性(Resilience)刻不容緩,是新世代家長和學校的重要責任。筆者深信學校需要更多資源配套,教導學生如何劃定個人界限,避免被消極評論影響。歸根結底,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要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臟應對無常,以柔韌的身段接受挑戰。

學生忽然在網絡上被公眾關注或評價時,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反應將直接影響受注目學生的心態,也將影響「吃瓜群眾」的「悠悠眾口」。家長和學校的一言一行,隨時產生漣漪效應,可能令處於風眼的學生承受不必要的壓力。學懂如何回應傳媒和網民,已經不是公眾人物的專利,而是每個人都要「略懂」的技能。

還記得有「特別朗誦技巧」的梁同學?

被網絡關注,成名一時的學生又豈止今次事件的三位主角?還記得當年在鏡頭前示範「特別的朗誦技巧」而被人戲謔,甚至「惡搞」的梁同學嗎?據報道,梁同學已為人師,被學生稱讚「很有氣場」。筆者不知道梁老師如何應對當年影片被瘋傳,甚至被製作成表情包的歲月。但從梁老師的網誌可見其自強自勵的態度,學有所成,往事只是其人生一場奇遇。

以前,我們總會安慰人「事情總會過去」,往事過眼雲煙。但網絡世界的「橫蠻」似乎連「往事如煙」都要毀掉。一條條影片,一幅幅照片在「雲」網絡永存,已經「上網」的難以輕易抹除,任人翻查重閱。「網絡世界」對尚未受害的人是自由又方便的空間,對受害者卻是無法逃脫的牢籠。筆者期望教育界能花更多資源和時間培養學生成為良善的「網絡公民」,多包容,少盲斷,謹言慎行,建築一個真正寬容的網絡世界。

文:鄧家豪

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委員、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兼副主席、深圳市寶安區人力資源局大灣區職場導師、香港特别行政區屯門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委員、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(HKAEEP)創會會長;慈善機構童理心(Kidpathy)創辦人兼主席;陽光兒童基金會董事會主席;教育倡行(Edution Network)理事;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兼主席;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(EdD)。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,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